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三国从桃园结义开始做选择,以及为什么三国演义以桃园三结义为开端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一、推荐三国演义的桃园三结义的理由
用桃园结义为精神偶像,成其为加入组织的号召基础,达到更广泛团结民众,从而实现其政治目的。值得注重的是到晚清,朝廷腐败,百姓流离,此与汉末政治形势颇为相似,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各种秘密组织顺势而起,拉拢民众,对抗官府。闻名如天地会者,除了有自己明确政治目标,更将桃园结义作为组织号召的基础,加入了符合大众的内容。(一)与国家民族之大义相结合,借结义变私仇为公仇。晚清的秘密组织天地会“洪门小引”中有这样宗旨:“后学桃园结义。刘关张万古传扬。前者合胆同心。无分彼此。胜如同胞骨肉之亲……今见彼邦世衰道微。官脏吏酷。独力难成。特是结为洪门手足……”还明确提出五条政治目标,其中前两条:一是要报清军火烧福建少林寺之仇,二是要复回明朝江山等等。所谓报南少林之仇,即是报郑芝龙全家被杀之仇。据萧一山先生考证,“由郑氏私仇转而为国家公仇,生出反清复明之四字口号……苟天地会而不提出为郑芝龙复仇之宗旨,则难得其奔走号召之死力。且郑芝龙曾为海盗魁首数十年,海盗中本有歃血拜盟之制度,同生死,共患难,故能勒其党徒,出生入死,是以天地会提出为郑芝龙复仇之宗旨,其部曲顾念旧盟,必敌忾同仇。”复仇是手段,而推翻满清统治才是最终目的。(二)强调结义的民主平等思想。萧一山《教会源流考》指出:“(洪门)既为一家,即系同胞。故入会者,无论职位高下、入会先后,均称兄弟”;洪门借刘关张以结义,故曰桃园义气“盖组织此会(指“天地会”笔者注),缘迎合中国之下等社会之人心,取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唐三书而贯通之也。其专收下等社会盖奏恢复之功,当用多数之人。且下等社会离官场远,上下隔绝,不易泄漏也。”盖三国故事之流行,得益于民间艺人传播之功,至迟宋代就出现了像霍四究这样专门“说《三分》”的艺人。不论平话还是元杂剧,下层平民当是主要之受众群体,故事中刘关张不论君臣认兄弟,自然迎合大众口味。结合晚清民主潮流涌动的时代背景,我们不难理解天地会为什么要大打“桃园结义”旗号了。(三)结义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之精要———忠、孝、节、义。天地会“三十六誓”中有“要忠孝节义依存,议联盟结合异姓,结为兄弟骨肉之亲。议敦誓盟之好,合老少之勇序,强不欺弱,福不欺贫,长不戛厌,务相要桃园结义风,遵雄鸡之血,众等新丁,初进洪门,议洪为誓,以忠义为本,以孝顺父母为先,和睦乡党,以敬长上下,不得忤逆五伦……”天地会的誓言杂糅了传统道德伦理观,以忠孝节义来规范组织内部行为。这虽已远离桃园结义的初衷,但在结义的形式下达到了凝聚力量的目的。(四)结义的目的是推翻满清王朝。《三国演义》表现刘关张桃园结义,也仅仅是为了加强兄弟间团结,假如有什么政治目的话,恰恰是为了维护朝廷而去打朝廷的叛逆———张角等黄巾起义队伍。可清朝以来各种结义将反抗官府,推翻满清王朝作为首要政治目的。在记载天地会等秘密社会史料中,像“今晚桃园来结义,复回明主旧乾坤”、“桃园结义复大明”、“兄弟结拜反清复明”之类句子随处可见。把清朝的清,写作三点水加一个月字,以表示“清”无头,可见其政治态度相当鲜明。当《三国演义》普及民间,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时,脍炙人口的桃园结义开篇故事,就变成人们口中话题而津津乐道。统治者借此来巩固江山,下层民众效仿来团结力量,各取所需,互有目的。但无论怎样,上下两个阶层借重这个故事都是看中了其中的“义”字。清廷讲结义是团结蒙古,打击分裂主义;秘密组织讲结义是团结民众,打击官府对抗朝廷。以结义的名义,达到各自的目的。可见,讲“义”总是带着团结、积极向上意义的,这也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精髓。
希望采纳!谢谢!
二、三国演义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简单主要内容
1、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2、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督邮阴险贪婪刘备仁德清廉张飞不忍看哥哥判刑受辱就把督邮打了然后刘备三人弃官而去何进字就高,与母亲和女儿被选入宫廷,被灵帝宠爱,进接受官职郎中。
不久升虎贲中郎将。光和年问,何贵人被封为皇后,何进升为任侍中,担任河南尹。后来黄巾起义,何进为大将军,总领镇守京城,通过及时发现并镇压了马元义的革命活动,随后被封为慎侯。
为了声张威望,何进请求灵帝在京城讲武扎营,设置西园禁止军校尉。灵帝逝世后,蹇硕谋划诛杀何进,立皇子刘协为帝,最后没有结果,反被何进杀害。
何进从袁绍的话,博征智谋之士为自己所用。从此独自揽大权。但是何进不采纳陈琳劝阻,多结外镇军阀,到了京城,与袁绍等人谋划诛杀宦官。最后在事情泄露,被张让等人先下手为强,遭到杀身之祸。
3、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吕布原为丁原义子,为人勇猛。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吕布,便派李肃带着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到丁原帐中,杀之,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董卓赐之金子,封他为都亭侯。

扩展资料
主要人物简介:
1、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也多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2、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
公元197年在曹操进攻吕布,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公元200年刘备衣带召事情泄漏,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下邳太守车胄,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投奔袁绍。公元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
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在巴西之战中,击败魏国名将张郃。在武都之战中,兵败而还。刘备称帝后,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因为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谥曰桓侯。
三、为什么三国演义以桃园三结义为开端
三国演义是以十常侍作乱开始的,当然开端中重点还是讲了桃园三结义。这是因为刘关张是全书的主角,没有他们三个人,那么以后的大破黄巾军就没有内容可写了;而且桃园三结义时的誓词是整部小说的基调“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正是一开始的这些誓言,才有后来张飞大战长坂坡,关羽千里走单骑这样义薄云天的故事;才有八百里火烧连营、白帝城托孤的故事。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全书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看得令人荡气回肠。但书中对黄巾军起义进行了歪曲,称之曰:贼。
关于三国从桃园结义开始做选择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